孤独星球上的钢琴家:钢琴

近日,潇湘晨报·晨视频记者采访了19岁的孤独症少年舒海峰和他的家人钢琴

2008年,舒海峰被确诊患有高功能孤独症,精神残疾,存在注意力缺陷和手部神经发育障碍等问题钢琴。之后,他慢慢通过弹钢琴,来尝试着与世界对话。2018年,他得到钢琴家郎朗的指导,多次担任全国巡演嘉宾,并在2021年4月,冬奥会倒计时300天演出舞台与郎朗同台演奏。

4月2日,世界自闭症日钢琴。本报拍摄的纪录片,得到郎朗暖心回应。他喊话:“海峰加油,你的成长让我无比骄傲。”

本报记者邓舟漾重庆报道

“我们全家人原本生活幸福美满钢琴。我和他爸爸都是大厂员工,在深圳买了房和车,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。突然遭受这种打击,只剩下绝望。”近日,舒海峰的母亲葛芳芳对着本报的镜头说。

舒海峰今年19岁,是一名孤独症患者,也因为高超的弹钢琴技艺,为网友所熟知钢琴

听说儿子有自闭症钢琴,感觉“天塌了”

舒海峰的异常最早由外婆察觉钢琴。这位退休的幼儿园老师发现,两岁多的外孙总是踮脚走路、双手蜷缩,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。“他记忆力惊人,早教班过目不忘,我们以为遗传了他爸爸的天赋。”葛芳芳说。葛芳芳回忆,孩子的父亲听说从小也不爱跟人交流,性格有些内向。这让她没有重视这件事。

然而,一场诊断改变了一切钢琴

2008年的一天,葛芳芳接到母亲的电话钢琴。“她说她在儿童,医生说海峰有很严重的问题,她说不清楚,让医生跟我说。”葛芳芳回忆,“医生拿过电话来,说你这个孩子有自闭症。医生第二句话说的是,‘你要有心理准备,自闭症有可能是终身无愈的;要尽早科学地干预,能够让他尽量恢复到接近于正常人’。”

电话挂断后,葛芳芳形容当时的心情是“天塌了”钢琴。“既然带他来到世上,就必须负责到底。”为了儿子,葛芳芳辞去工作。她在海峰3岁10个月时选择全职干预:“活着就要活好。”

不想要别人知道钢琴,一上学他就“暴露”了

家人曾试图隐瞒海峰的病情钢琴。外婆坦言:“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问题。”小学入学时,母亲未向学校说明情况。一年级时,海峰勉强“伪装”正常,但二年级问题全面爆发——无法理解人际关系、分不清“你我他”……

更艰难的是,海峰直到初三仍无法描述遭遇钢琴。母亲回忆:“问他被欺负的细节,他只会傻傻看着你。”语言障碍和逻辑成为常态,亲戚称谓、家庭关系需反复教导多年才勉强掌握。一本写满笔记的本子记录着这些挣扎:歪歪扭扭的字迹里,“爸爸的爸爸是爷爷”被誊抄了数十遍。

转折始于一次偶然钢琴。4岁时,舒海峰看到小姨弹钢琴,第一次表现出兴趣。母亲发现,他背课文困难,却能轻松记住复杂乐谱,“一本厚厚的谱子,弹会了就刻在脑子里”。外婆接管文化课辅导,但海峰“一道题讲三小时仍似懂非懂”,最终全家决定:“不如让他多弹琴。”

学琴之路异常艰辛钢琴。因手指先天蜷缩,他需要严师纠正手形。“老师很严厉,我边哭边弹。”9岁半时,他进入郎朗音乐世界,成为郎朗弟子。

钢琴成为救命稻草钢琴。13岁起,海峰随郎朗全国演出。母亲在后台教他“复盘”人际交往:“别人怎么说话,你就学着说。”2021年冬奥会倒计时300天,他与郎朗四手联弹《匈牙利舞曲第五号》,迎来人生高光时刻。外婆坦言:“没钢琴,他就是个傻子。”

希望钢琴他能过正常人的日子

2023年9月,舒海峰开始在重庆一家高档餐厅演奏,母亲每天接送他上下班钢琴。“他现在不愿被管太多,得创造机会让他独立。”她说。工作之余,他钢琴教师,学生从5岁孩童到同龄青年皆有。

家庭聚餐时,话题总绕不开未来钢琴。母亲托亲友为海峰介绍对象:“要求不高,普通女孩就行。”海峰认真规划:“要能交流、真心喜欢我。”父亲则安慰:“至少他不会远走高飞,能永远陪我们。”

外婆最忧心身后事:“家里只剩他一个年轻人钢琴。我们老了,他得学会安家立业。”海峰却笑着打断:“外婆要活到120岁!”母亲望着他,轻声说:“希望老天爷能看到他的努力。”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c-piano.com/post/128.html

友情链接: